早在2005年三亚在网上就被列为“今夏流行的十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凉爽指数被数百家网络推荐为5星。 炎夏———到三亚避暑去 这个提法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翻开全国夏季气温对比表:内地平均气温34—36度,三亚的平均气温在32度以下,而海水的温度更低,平均在26度以下。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陶诗言,他说:“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整个北半球阳光强度相同,在相同的光强下,气温取决于日照的长短,地球的圆球体形状决定了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在中国北部要比南部日照长近两个小时,所以这种自然现象,决定了在夏季北方温度高于南方。”而三亚就在中国的最南方,泡在海水里、站在椰树下、躺在沙滩上,呼吸天然的氧吧,欣赏大自然的绿意浓浓,享受大海的拥抱,是多么的惬意!夏季不热、冬季不冷,一年四季如春,真是人间的天堂、度假的圣地! 在人们的印象中,三亚是一个很“热”的城市。由海南省气象局提供的一份统计报告却令人对三亚的“热”有了另一番的认识。这份报告称“三亚5—9月的白天平均温度基本为28℃左右,而国内14个大城市的同期温度并不低”。但是5—9月恰是三亚的旅游淡季,原因正是“三亚天气热”给人的错觉。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等14个高温城市也正是三亚重要的客源地。如何让游客改变对“三亚热”的认识,是三亚5—9月旅游由“冷”变“热”的关键。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在人们印象中,三亚地处热带,长夏无冬、阳光明媚,夏天一定热得像个“火炉”,其实,真正到过三亚的人会发现,夏天的三亚,是一个“清凉世界”。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月—6月为东北季风期,6月—12月为西南季风期,最热的6月份平均气温才28.8摄氏度。据三亚气象局的数据,三亚30年来平均气温为25.8摄氏度,近10年来最高气温都没有超过36摄氏度。相对内地其它城市夏季不断报警的高温,三亚酒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航空公司等与旅游业相关企业的总经理或营销总监们认为,三亚完全有理由喊出“夏季到三亚来避暑”的口号。 三亚有理由喊避暑的口号 首先,三亚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日趋成熟的城市环境比较吸引人。这里四季如春,鲜花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7月,当湖北、四川、重庆等地被近40℃的高温烘烤着的时候,三亚居然只有30℃左右。所以,川渝有人提出“冬天到三亚避寒、夏天到三亚避暑”的概念。其次,三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集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地热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于一身。据初步调查,全岛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共11大类241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内外专家和广大旅游者称道。 省国旅总经理认为,将“冬季到三亚来避寒”、“夏季到三亚来避暑”两个概念遥相呼应,恰恰是撑起三亚‘度假天堂’的两面旗帜。为何每到夏季却是三亚的旅游淡季,旅游产业在夏天屡屡尝到惨淡滋味?而与三亚同处一纬度的美国夏威夷,以及同样拥有海滨度假资源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法国“蓝色海岸”、西班牙“阳光海岸”,都没有所谓的淡旺季之分,世界各地的人潮依然涌向那里的阳光、沙滩、海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长期形成的度假概念和度假产品无穷的吸引力。 三亚银泰度假酒店原总经理朱晓东认为,三亚应该针对淡季有目的地进行更细化的市场宣传,打出“清凉世界”或“夏天到三亚来避暑”等口号,藉此缩小淡旺季的落差。在每年的“五一”前,三亚应当趁热推出避暑概念,制作精美电视短片在电视媒体频频“轰炸”,或在主流媒体的天气播报中为三亚“正名”,甚至在所有的宣传品、城市形象推广上,都应该长期推出避暑概念。从广告学上讲,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效应,受众会逐渐接受这一概念,消除长期以来对三亚的印象误区。朱晓东说,支撑“夏季到三亚来避暑”概念的,是三亚应多年打造的旅游氛围和度假产品。 三亚应该成为夏天的“避暑山庄”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三亚市政府曾在2006年1月6日,邀请三亚及周边市县的酒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航空公司等相关企业的总经理或营销总监召开一次特殊的座谈会,专门座谈三亚夏季的营销工作,为旅游业新的营销发展谋篇布局。业界精英们思想的激烈交锋为三亚夏季的旅游业营销打了一剂强心针,认为夏日三亚游有潜力。 如今“到三亚避暑”成为旅游企业关注的焦点。众家老总们针对三亚重要客源地,提出了“到三亚避暑”的旅游推销方案。他们认为,推销“到三亚避暑”的旅游方案,首先要改变三亚市民对“三亚热”的认识,市民是关键的自由宣传人。随后应在重要客源地造势宣传,邀请各界人士到三亚实地考察,感受三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