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讯:多年前,法国人保罗为了完成环游世界的梦想,在网络上发布了“你来巴黎住我家,我去你的城市能否住你家”的求助帖子,此后回应者不断,借助这些热心人的帮助保罗完成了环球之旅,从此一种新的出游方式———互助游诞生了。
近年,继团体游、自助游之后,第三类旅行方式———互助游,正通过网络,在国内迅速蔓延。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天至少有1000名网友在实施互助游。
互助游辞典:
互助游———简单地说,互助游就是你到某地旅行,通过网络确定的互助对象接待你,给你提供一个住处,并可能扩展到提供本地旅行信息、饮食、交通等,同时你也有可能接受他的回访。目前互助游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网络交流认识之后的互助,二是共同喜欢旅行的人在第三地结识产生友谊,之后形成彼此间的互助。
互助游最省钱的深度游
在国内,28岁的江苏小伙仲一100天时间游历了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仅花了3000元,这就是互助游创造的奇迹。互助游也因此而有了个好听的别称———“最省钱的深度游”,因为其最具诱惑力之处就是玩得更好花钱更少。时下,深度游越来越受追捧———旅游者到一个地方追求“玩得透”,不仅游景点,还要深刻体会到当地的风俗民情、品尝地道小吃。团队游不可能这般完美,自助游虽有这方面潜质,却因出游者对当地情况不熟、费用高等门槛而受限制。而互助游借助网络找个当地网友(又叫“地主”,即一地之主),既解决了落脚之地,还有可能“白搭”一个不错的向导。由于“地主”的接待,“驴友”的出行会变得方便安全,能省下不少旅费;互助过程中“地主”的陪伴还能让你对当地情况更熟悉,游得更深,玩得更透。
●互助游,并非一定有来有往
随着互助游的声威壮大,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最近一两年来,由于媒体的大规模“轰炸”,原本只有百来人参加的互助游,在网络上迅速升温,现在某些互助游论坛注册人数已过万。
然而,专家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互助游。
“参与互助游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和一定接待能力,而且互助游观念本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专家这样认为。据专家讲,真正适合互助游的包括几类人群:退休的老年人、学生、教师等。“虽然注册的人数猛增,但大多是因为看到媒体的报道心血来潮注册的,实际在互助游的并不多,一万个人中有五六十互助游的忠实实践者已经不错了。”
既然叫互助游,你接待了别人,是否强调别人对等接待你?
对此,专家也认为,互助游不强调对等。只要是力所能及,别人不会觉得不真诚。
虽然互助游发源于法国,但传到中国后似乎更将“互助”二字发扬光大。据介绍,中国的互助游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互助游爱好者大都分布在全国各地。相对于国外流行的那种提供沙发(睡觉的地方)的简单互换旅行,中国的互助游来得更贴心。中国的互助游友们往往很乐意为远方的朋友提供自己的卧室、亲手做的家常饭菜,也可能掏腰包请互助驴友到饭店去奢侈一把,还往往会抽时间做导游,带远方的朋友深入体会当地的风俗民情。从这一点上看,国外那种盛行AA制以及时间观念很强的情况下,做不到中国互助游的人情味。
●互助游,安全谁保障?
尽管互助游看上去很美,但安全问题却让许多人在互助游的魔力面前克制了冲动。对此,互助游专家刘柏龙认为,互助游的确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比如,互助论坛上普遍推行的是“实名地主认证”制度,要成为“地主”必须登记许多真实信息,然而,地主及地主所谓的真实信息也并非有很强的可靠性,并没有专业细致的认证过程,“实际上还是完全靠自己的判断,并没有人来保证你的安全”。
不过,看似棘手的难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对策。互助游倡导者仲一就认为,质疑和顾虑其实不是互助游本身的问题,互助游和随团游、自助游一样,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使用这种方式的人如何去把握。只要确保以下几点,互助游也可以很安全。首先,在选择互助对象时,最好把自己的资料全部放到网上,让对方相信自己是可靠的;第二步从网上了解有关于接待方的全部资料,要求对方登记真名实姓、真实的工作单位等;然后要确定对方信息的真实性,建议可以通过电话“暗访”(譬如114查询台)。专家强调,选择互助对象过程最重要的是要谨慎行事,最好考验对方3个月以上,最短也要1个月,一定要看到、听到并充分了解这个人,再进行互助。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群体的安全互助,专家也提供了对策,比如一些想参与互助又有安全顾虑的女生,可以登录一些热门互助论坛的女生互助专版,在女生和女生之间“寻求”互助。
互助游初体验
体验人:王郢
职业:某户外杂志社编辑
户外经历:从团队出游,到练就点胆识后的自助游,到近年来猛然间发现自己居然也成为了互助游新兴团队中的一员,至今已互助游历过中国三分之二的省份。
小韦是我2003年在西藏拉萨认识的一个女孩子,最初见面是在一个酒吧,她是个典型的自来熟,第二天一早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要我去跟她打保龄球。天啊,在海拔三千多米的拉萨打保龄真是疯狂,打过一局之后我就累得直冒泡。我在拉萨漂了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天天泡在一起玩。后来,我离开了拉萨,小韦继续在拉萨做自己的公司。
2005年,小韦来北京玩儿,就住在我家里,我倒也没多少时间陪她东游西荡,可是基本上她想去的地方,我全给了不错的攻略,她玩得尽兴而去。
2006年,我再到拉萨,她带着我四处吃喝玩乐,而且基本上是商务会所类的,差点让我患上了城市错位症,以为回到了北京城。不过互助的过程融洽愉快,很是难忘。
其实2003年在拉萨的1个月里,我还认识了几个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了各地的朋友,大家开始了大串联的互助游,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彼此的“领地”。偶尔我闲来无事倒在床上思量:咦,那个谁的家在哪里呀,我居然都没去过呢,哪天去瞧瞧?哈,若是我正思量的那个人也正倒在床上这么想,瞧着吧,一个互助游就即将诞生了。文/郑琳
互助游亲密接触“三部曲”
对于经常参加自助游的驴友,在确定目的地之后,背上背包直接就可以出发了,可对于互助游来说,前期准备工作可没那么简单,下面是互助游“亲密接触三部曲”。
Step1:寻找适合自己的互助游平台
所谓互助游,你先得有个互助对象。一般来说,与互助对象产生联系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较受欢迎的平台要数专门的互助论坛了,如美国的“CouchSurfing.com”。国内的“仲一互助游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论坛通过实名认证方式对互助游的邀请者———“地主”进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而且互助的内容也不仅限于住宿,而是扩展到本地救助、本地智慧(旅行信息的提供)、饮食、交通等旅游的各方面。
Step2: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
如果你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平台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地主”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地主”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如果能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会非常利于双方更好地安排各自日程。
Step3:与互助游亲密接触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亲密接触”,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互助游双方开始由网络走向现实,真正的互助游即将开始。不管是作为“地主”还是作为来访者,不管是单向访问还是后期回访,只要参与了这个活动,你就已经和互助游亲密接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