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县始建于1292年,座落于海南岛东北部,南渡江畔,下辖10个镇、3个国营农场、3个地方国营农(林)场,人口32万。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先民栖息繁衍。相传定安城叫疋女墟,意为织女也神往的地方,先后养育了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清代探花郎张岳崧、大理寺正卿王映斗等历史名人。境内母瑞山是“琼崖革命的摇篮”。琼剧名伶辈出,又是著名的“琼剧之乡”。
最近,省旅游局的统计结果表明,2007年第一季度定安旅游饭店接待人数5万多人次,全省排名第六,稳居中部六市县前列。
定安,曾是旅游弱县。是什么力量让定安后来居上,亮点频频?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文化灿烂、境地安宁的开发热土,揭开定安“三色”之旅的神秘面纱,感受“三色”之旅的独特魅力。
绿色之旅:静美如诗南丽湖
说到定安,不能不提南丽湖。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仿佛为南丽湖量身而作。
南丽湖原名南扶水库,北距海口美兰机场58公里,东至清澜港48公里,水面1200公顷,1958年,那个“人定胜天”的年代,定安人民用双手拦坝成湖,造就了这个海南琼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南丽湖,湖面12平方公里,静美如诗,明静瑰丽,山青水秀,终年宜泳、宜浴、宜钓。湖区有大小岛屿16座,湖岸线138公里,如弯月、似清眉、像螺壳,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南丽湖生态优美。优势动物主要有白鹭、野鸭、翠鸟、白鲢、鲩鱼、鲤鱼等22种。舟横碧水,鱼翔浅底,鸟翱蓝天,令人叹为观止。
南丽湖与同为人工湖泊的台湾日月潭,分别座落于祖国的两座宝鸟,景观极为相似。2001年,南丽湖与日月潭结为“姐妹湖”。天公造物,似乎昭示了海峡两岸,割舍不了的缕缕亲情。
琼北腹地,在平原、台地向丘陵山地过渡的地带,本是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南丽湖以其独特的美丽,与周边山、海、河遥相呼应,构成琼北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在探寻南丽湖的足迹时,无不惊叹,美的创造常常蕴含于不经意间。
南丽湖的发展一直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及定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88年、1992年,南丽湖分别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重点旅游开发区。2002年,南丽湖被列入省级旅游生态示范区,实行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开发模式。
然而,八、九十年代的那场开发热后,南丽湖并没有憧憬的那般辉煌,除了丽湖水庄、台健高尔夫等项目外,大多项目纷纷流产。南丽湖一度沉寂。
天生丽质却难觅好人家,南丽湖成了定安人的心头病。
2005年底,携巨资进军海南的北京华田投资有限公司对南丽湖“一见钟情”,斥资3亿多元一口气收购了丽湖银湾大酒店、台健高尔夫及岸芷汀兰度假群鸟3个项目。计划在5年内,投入资金30多亿元整体包装开发南丽湖。
定安县委、县政府的“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终于有了开门红。
2006年3月至今,国内外各路专家、学者纷纷踏访南丽湖,对南丽湖进行高水平的策划、规划,一幅切合实际的蓝图,浮出水面:以生态为基础,充分展示生态、休闲、健康元素,建设运动休闲中心、绿色餐饮中心、田园式养生社区等,打造南丽湖国际健康水城。
走出深闺的南丽湖,我们翘首以待。
感受定安绿色之美,除了南丽湖还有海南热带飞禽世界、万嘉果农庄及以岭尾文明生态村为代表乡村景观。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位于定安塔岭,占地466亩,拥有200多种、3万多只鸟类,是国内面积最大、鸟类最多的主题公园。主要景区有:九凤壁、鸟雨林、浴龙潭、飞禽明星剧场等,古木参天,群鸟飞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感人画卷。
脆密大枣、番石榴、杨桃、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一字排开,飘香竞翠。这是在我们万嘉果农庄看到情景。万嘉果农庄位于定安县黄竹镇境内,占地500亩,是人工建造的热带生态农业观光主题公园。主要有百果展示区、百花园区、水果林区、孔雀园等8大景区,被誉为海南的“花果山”。
岭尾文明生态村位于岭口镇。进入岭尾,只见“树在村里,村在林中”,满目皆是槟榔、荔枝的翠绿。薄暮时分,村民荷锄、牵牛,走在水泥路上,户户的沼气灯如荧火虫闪烁,轻风吹来槟榔花的暗香。这田园牧歌般的美,是定安乡村的独特写照。
走进定安,这醉人的绿,的确让人牵挂,让人难以忘怀。
古色之旅:文笔出世定乾坤
走进定安,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尤其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文笔峰。
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赞文笔峰曰:炎洲穷灭没,岗峦互参次。卓矣文笔峰,山曾拔平地。
文笔峰,面积仅3平方公里,海拔180多米,是海南东北部独秀山峰。山矮峰高,地少色多,景观离奇。
相传北宋时,琼山县五原乡有位姓葛的神童,8岁写诗,12岁修炼洞玄雷法,法号白玉蟾,是个“蓬头跛足,服气餐霞”的怪人。他“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未读之书;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未破之事。”
一天,白玉蟾慕名登览文笔峰,面朝天门,大笑三声,登天成仙而去。
现存文笔峰山顶有一大石,其垫石上一双尺余长的脚印清晰可见,相传是白玉蟾登天留下的。
斗移星转,白玉蟾的传说,难于考证。但不知何时开始,文人墨客、各方道士纷纷、登临文笔峰。文笔峰成了中国道教南宗的主道场,海南乡土文化的象征。
文笔峰方圆数十里地人才辈出。历史名人王弘诲、张岳崧、王映斗等,均出生于文笔峰周围村庄。“一里三进士、父子进士、公孙举人”美名远扬。清嘉庆帝赞誉:何地无才。
诗曰:孤峰横空落乾坤,紫黛凝息南丽湖。飞天灵石堪世惊,非凡景致烙仙踪。百纳鉴史青犹在,絮言低语致清风。
依托这一历史沉淀,定安县牵手浙江中野公司斥资3亿元建设文笔峰道家文化苑,打造中国道教南宗宗坛--玉蟾宫,并于2006年4月12日开光迎宾。
玉蟾宫以南宗风格为基调的仿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文笔峰周围,殿堂瑰丽,山水相依。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诸神之殿、碑亭廊苑,赋予自然山水重新诠释,激发起深寂了亿万年的山水灵性,将山水与宫殿、自然与人文圆融结合,实现了“大道和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到定安,不可不看古城。定安古城建于明成化年间,布局严谨、设施齐全,是海南现存较为完好的县治城垣。古城墙临江而建,现存约1000米,由玄武岩大青石叠筑而成。此外,还有解元坊、清潭亭、北门古道、见龙塔等遗址。
沿着北门古道,只见青石光泽如玉,两条龙舟叠放在城门中。日幕降临,南渡江夕照,渔舟唱晚,渔民收获着最后的希望。尽管繁华不再,古城中的数千居民,仍然有滋有味地走着青石路,这座“活着”的明成化石城,在岁月中似乎已经不古。
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是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的出生地。
现存古迹有张岳崧故居、张氏宗祠、古官道、日月双井。景色主要有圆势岭、挂榜山、香炉墩等“高林八景”,山色秀绝,令人流连。 除此,值得踏访的还有王弘诲故居、王映斗故居、南建州遗址、塔岭见龙塔、卜郊琼剧村等。拾起一段段失落的历史,追忆一片片远去的文明……
红色之旅:母瑞山篝火不灭
母瑞山位于海南中北部地区,连绵数十公里。
在海南的名山翠岭中,母瑞山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长。却因那段红色岁月的纠缠相连,景色的秀美,而显得卓尔不群。
《水调歌头,母瑞山感赋》曰:草木萌新绿,泉水响清音。玉竹苏芽拔节,紫燕剪晴晨。万顷胶林若海,点点山花似锦,春色煦风熏。眙目高峰聚,仰怀英烈魂。
母瑞山琼崖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占地20亩,2001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园内珍贵的历史图片、革命文物等,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两次保存革命火种的峥嵘岁月。
到母瑞山,不能不去红军潭。红军潭原名青龙潭,呈马蹄形盘卧在幽深的峡谷中。潭宽8米,水深10米,三面峭壁。
1932年秋天,一次围剿激战,10多名红军伤病员弹尽粮绝,跳入潭中,壮烈牺牲。从此,青龙潭被唤作红军潭。
词曰:菁榕衣,餐野菜,卧从林。魔魅瘟神频袭,阵垒自森森,险突重重围堵,终保星星火种,傲骨耀红暾。
出了红军潭,路上又途径当年的军械厂、红军医院等遗址。回望前尘,已是踪影难寻。当篝火燃起,纵然岁月流逝,母瑞山的青山碧潭,已将那段岁月定格在了这片土地上。
近年来,母瑞山的沉寂,被专家的探访打破。执着的定安人,将高水平开发母瑞山红色旅游的思路变成了实际行动。2006年,定安县争取到了1500万元的红色旅游国债资金。2007年初,开始了调研和规划,准备将母瑞山建成包括休闲度假、体验运动等多元素的第二代红色旅游圣地,并借机开发母瑞山周边乡村旅游,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专家认为,绿色留住人,古色吸引人,红色打动人。定安的“三色”旅游独具一格,秀美绝伦,不愧为海南琼北的一颗明珠,中部旅游的龙头。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