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南有半数国际社没有真正开展入境游业务,旅行社“小、散、弱、差”的情况大量存在。 王凯 摄
今年6月10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泛珠论坛”上重申:从7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并对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实行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境外旅行社抢滩中国市场。面对解禁大势,海南旅行商如何应对?
“7·1”大限将至
“7·1”解禁,这是我国再次提前兑现世贸谈判中关于开放中国旅游市场的承诺。2003年6月,我国曾颁布《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规定》门槛极高,如境外投资方只可在国家旅游度假区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5个城市,设立控股或独资旅行社;申请在华设立外资独资旅行社、外商控股旅行社,境外投资方年旅游经营总额要在5亿美元4000万美元以上,注册资本不得少于400万元人民币等。
在200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宣布,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将在“7·1”解禁,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门槛也从250万元人民币下降到150万元人民币。而从2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对内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
取消外资旅行社在华地域限制及降低资金门槛,无疑会给境内旅游市场带来冲击。随着更多外资旅行社触角的延伸,许多依靠境外旅行社组团,主营地接业务的中小旅行社将会失去大批客源。
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外资旅行社将对国际市场份额进行重新分割,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管理、组织、运营模式,对国内市场的适度竞争有推动作用,对岛内旅行社自我发展的冲动也提出更高要求,帮助它们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水平,而非在价格与服务上打折扣。对海南旅游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地社实力堪忧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国内旅行社入境游销售额占到了其总业绩的30%左右,利润却占到总利润的40%甚至50%。中国入境游市场的诱人蛋糕,无疑会吸引着国外旅行社巨头的争抢。面对实力的较量,海南旅行社的抵御能力又如何?
日前,省旅游局委托海南兴平会计师事务所,对全省参加旅游业务年检的165家旅行社进行审计。结果表明,去年全省旅行社营业额在增加,利润却在下降。利润总额亏损667万元,亏损单位达80家,亏损金额1245万元。全省43家经营入境游的国际社也不容乐观,有1家完全没有业务,4家新批的也暂未开展业务,12家没有外联,4家年接待境外游客不足100人。也就是说,有半数国际社没有真正开展入境游业务。
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说明海南旅行社“小、散、弱、差”的情况大量存在,市场开拓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结构优化亟待加强。
外资借壳入琼
今年6月,国家旅游局批准港澳资旅行社在广东省设立试点旅行社,经营广东居民港澳团队游,率先敲开了外资旅行社在华经营出境游业务之门。地方政策壁垒,行将整体打破。
“海南不会成为外资旅行社进入的首选地。”上航假期旅行社海南分社副总经理姚珺认为,因为航空枢纽与可进入性缘故,外资旅行社进入中国将首选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这两个地方不但进入最方便,而且组织外出的潜力最大。何况,海南作为未成熟的度假目的地尚需培育,毕竟国外的度假市场更考虑舒适和成熟度,而不只是风景和硬件那么简单。
目前,海南中银国旅正在与印尼旅行商洽谈包机旅游合作,主动应对市场。中银国旅副总经理王红潮认为,即使外资旅行社入琼,短时间内也需要借助本地旅行社熟悉中国市场的操作手法,采取收购或合作、合股等方式来“借壳入琼”。在外资旅行社选择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选择对方,只不过我们的选择较被动而已。
面对冲击,上航假期选择和外资大企业联手,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市场能力。目前,上航假期旅行社海南分社正与日本第二大旅行社HIS洽谈,合资组建海南上航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旅行社,欲打造一个和国际旅游岛配套、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旅游企业。姚珺介绍,HIS是日本专事海岛游的旅行商,在海外有18家独资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源,海南上航假期国旅将是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公司,他们看中的是海南未被开发的资源。
如此看来,HIS极有可能是借壳入琼的第一家外资旅行社。
本土抱团应局
业内认为,对于中小旅行社来说,应对冲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走专业化之路;另外一条就是选择一批规模相差无几的中小旅行社,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联合对抗竞争。
在去年的海南十强国际社排名中,海南豪阳国旅名列首位。豪阳国旅总经理梁昌文说,其实本地旅行社也有其自己的市场发展方向,豪阳国旅主要面向香港、英国、俄罗斯、日、韩等市场,去年接待境外游客就达3万多人次,其中大部分客源是与当地供应商直接对接的。海南旅行社只有练好内功,才能抵御竞争的风险。
日前,由海口市旅行社协会牵头,正酝酿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整合海南主要的旅游市场渠道商,组建新型的海南旅游集团。其观点是:长期以来,海南旅行社实力普遍弱小、分散作战,导致旅游产品更新换代慢,同质化产品主导市场;另一方面,海南酒店、景区等一直与岛内外市场单兵对接,事倍功半,长此以往不仅自身做不大,也日愈满足不了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有关人士认为,抱团作战既可以通过统一采购、销售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凭借统一的品牌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失为中小旅行社改变散、弱的经营局面。不过,由于这种联合体形式大多采用松散型体制,缺少资金纽带,使得这种联合往往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