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分时度假模式 剖析中国度假旅游
构建分时度假模式 剖析中国度假旅游

 

楼嘉军教授谈我国度假游方式

  东方旅游:“马尔代夫式”的旅游方式在我国出境游市场中屡遭投诉,到底是旅游方式错了还是旅行社错了?我网就此问题,走访了华东师大旅游系主任楼嘉军教授。

  楼教授认为,旅游方式和旅行社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旅行社在导入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时没有对旅游者,或者说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简而言之,现在确有度假旅游的需求,但并不表明就能采用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对“中国已进入度假旅游时代”这一说法,楼教授表示并不完全赞同。

  楼教授说,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移植国际上盛行的度假旅游的方式。马尔代夫式旅游方式的采用,也许是旅行社高估了我国旅游者对国际上度假旅游方式的接受能力。现在,中国总体上还处于观光旅游时代,处于产生度假旅游的萌芽状态,但我们在国外旅游的方式主要还是以观光度假游的方式为主。

  楼教授解释到,从传统的角度看,西方国家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度假的习俗,度假融入了他们的文化。而在我们中国人的闲暇理念里,融入我们文化传统的旅游方式是走马观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现在的西方人对“马尔代夫式”的度假旅游是悠然自得,而我们国人却不习惯这种度假游方式,甚至感到郁闷和无聊。可以这样说,我们历来的传统文化里就没有真正形成过与国际上所谓的度假旅游方式相对应的活动概念。对旅游方式的选择,不存在对错与好坏,关键在于合适。不同的选择是取决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基因。“马尔代夫式”的旅游方式不被国人接受,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传统观念。

  从对度假的认识角度看,西方人对度假的理解是享受3S,而我们国人则把观光理解为度假旅游的重要内容,对3S浅尝辙止。

  从眼前讲,“马尔代夫式”旅游方式与我们国人对度假旅游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游客认为他们去马尔代夫就应该去逛岛屿,去走沙滩,附带晒晒太阳,而不是将他们晾在沙滩上,困在酒店里,没有导游理他们。去马尔代夫看风景是游客对度假的理解,而旅行社安排游客尽情享受3S的度假方式则有可能被误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同样道理,泰国在西方游客眼里是度假天堂,但在我们眼里,却是观光胜地。认识角度不同,决定了度假旅游方式的不同,也决定这种旅游方式是否适合我们国人,至少现在看来是不适合的。

  谈到中国的度假游发展趋势,楼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的度假方式很可能采用东方人的观光和西方人的度假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观光的比例要大于度假的比例。毕竟,让中国游客晒几个小时的太阳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和理解方式不怎么符合。

剖析中国度假旅游

  中国旅游报:受农耕文化影响,国人回归自然的欲望不如工业发达国家居民那样强烈,因而对度假旅游认知度较低
  
  ■积极探索和引进国际上已流行的分时度假模式,对改变中国度假旅游的滞后不无积极意义
  现代意义的中国度假旅游,历史甚短,至今不到十年。但综观其短暂历史,不难发现,其开发速度之快,摊子之大,投入之巨,是异乎寻常的。1992年国务院批准试办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为中国度假旅游业的起步。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建起11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在“五个一起上”驱动下,地、市、县和乡镇纷起效法,也建起名目繁多的不同等级的度假区(村)。遗憾的是,中国度假旅游业并不如人们期企的那样红红火火,而是走上了一条步履维艰,成效太低的曲折之路。在新世纪到来之时,在“十五”开局之年,中国度假旅游何去何从?该是理性反思的时候了。

  ■消除农耕文化心理阻隔

  一位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度假区开发在产品形态、市场定位、旅游功能、消费档次、引资方向、开发方式等方面均出现了一些偏差、模糊甚至迷失的运作。(田里,1998)除此而外,笔者认为还有重要的文化层面原因。正是这种文化原因,阻滞了中国度假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历史上以农立国,近代化进程迂回曲折,姗姗来迟;现代化进程还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现代化屏障的农耕文化积淀下来,也必然融入旅游文化和旅游现象之中。在各类度假区(村)建设中,这种文化积淀时隐时显,如在一个休闲度假村中,大力渲染24孝,供奉中国民间流传的诸神偶像,这就成了现代度假村中不协调的音符。在一些乡镇度假村旁边,更配置各类庙宇,引来善男信女。在一些度假区(村)建设中,打着“原汁原味”的旗号,度假地设施陈旧、简陋。一些度假区(村)的动态景观或民间表演俗不可耐。这是从“供”而言。至于“求”的方面,作为某些国内旅游者来说,由于受到农耕文化影响,回归自然的欲望,并不如工业发达国家居民那样强烈,因而对度假旅游认知度较低。据全国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对观光感兴趣的占47.45,对休闲度假感兴趣的只占9.5%。相比之下,西欧北美国家,其近代化较早进行,而后又顺利地进入现代化历史阶段,较早地消除了中世纪农耕文化阻隔,反映在旅游文化心理中,工业化的负面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居民渴望回归自然,对度假旅游认知度较高。因此,在中国度假旅游发展进程中,要从供与求(指国内旅游)两个层面逐渐消除农耕文化心理阻隔。

  ■开发多元主题度假产品

  客观地说,针对国际市场而言,除个别地区(海南省等)外,中国多数地区发展国际度假的资源并不及地中海、夏威夷、加勒比海,甚至不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但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在世界上是罕有的。这些资源已经和继续在发挥它的文化观光效应。

  “十五”期间,开发国际度假旅游产品的重心应从山川海滨转到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度假旅游。城市度假旅游是相对郊外度假旅游而言,随着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我国发展城市文化度假旅游潜力很大,年初通过评审的《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用了一定篇幅阐述山东发展城市度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很有启发的。城市文化度假旅游本身又是复合型产品,旅游者白天可以“自助”观光,晚间自娱自乐;城市度假旅游又是会务旅游、商务旅游的延伸。

  针对国内市场,在“十五”期间,应大力发展适合中下层面消费者的大众度假旅游产品。这种产品也是多元的。例如,在近两年来,在三个长假中,三口之家出游的比例大增,据上海一项统计数字,每年递增20%。上海某一个会员制度假村,近年效益呈滑坡之势,后来搞了“合家欢”家庭度假产品,营业状况有了改善。浙江一些山区乡村,劳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中老年就开发家庭度假旅游,收到很好的效益。浙江某一个山村,风景秀丽,家家有空余的房子,按家庭旅馆要求改建或整修,添制必要的设备,然后针对上海老年市场,推出银发度假旅游产品,旅游者每人总消费(购物除外)不到200元,在这个小山村度假一周,上午游山玩水,下午在农家休闲。吃的农家餐,老人晚上自娱自乐。银发度假价廉物美。近年来上海等地相继在旅游节庆期间推出玫瑰婚典,至今做出了品牌,在全国已有一定知名度,可将玫瑰婚典列入大众度假旅游产品系列之中。探索中国式的分时度假旅游理念钱其琛副总理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在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心城市可积极探讨分时度假等新的旅游方式,发展假日休闲旅游,拉动内需,盘活闲置的房地产”。

  分时度假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70年代传入美国后,它有了完善和发展,并构建了分时度假交换系统。80年代起欧美等地的分时度假,随着相关法律的健全,分时度假系统逐步走入正轨,并扩大了消费者在时间段、使用面积的方面的选择灵活性。90年代,在分时度假中实行了分数制(点数制)和分数制俱乐部。从80年代起分时度假保持高速增加势态。1980年全球销售额仅为4.9亿美元,1998年分时度假产品的销售额达到65亿美元,18年间增长1226.5%。目前,全球共有5000处分时度假产品地,375万名拥有分时度假房产的会员。据一项研究表明:如在中国建立100万会员的分时度假及交换系统,将直接拉动内需市场50—70亿人民币,间接拉动200—300亿元内需,直接盘活300—500平方米的房产存量,解套目前国内住宅类商品房的6%—10%,并直接和间接增加2万人和10万人的就业机会(详见《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

  目前中国度假旅游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分时度假的供给和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的。以供给来说,中国旅游饭店出租率近年连续下滑,1998年为51.7%,中国又有6000多万平方米商品房闲置着。就需求而言,节假日,尤其是三个长假,国内旅游大幅度上扬。如何把握发展度假机遇,积极探索和引进国际上已流行的分时度假模式,对于改变中国度假旅游滞后状况,使度假旅游产品优化升级,全方位的激活度假旅游运行机制,不无积极意义。

  在引进国外分时度假模式时,应吸取20世纪90年代机械照搬国外度假区建设理念和运作方式的教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中国分时度假的需求;要充分认清中国度假旅游资源的长处和短缺,摸索出一套中国式的分时度假模式,只有这样,中国分时度假才能健康发展。

  ■构建中国式分时度假模式,其前提是先要提出中国式分时度假旅游的理念。

  理念之一:市场层面低消费性。从市场层面来看,中国度假产品,如上文所述有其特殊性,所以它的一级市场是国内市场,因此,中国的分时度假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其次是国际市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广大中低消费者,所以分时度假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广大中低层的城市居民。也只有这样,分时度假在中国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市场层面而言,正好与国外分时度假相反。在国外,分时度假对象是中高层的旅游者。

  理念之二:分时度假产品的复合性。欧美分时度假产品多半是单一性的自助式休闲度假,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行为。在中国由于农耕文化在心理上造成的阻隔,单一式分时休闲游憩并不一定适合广大消费者,中国的度假旅游者往往在度假中观光,在观光中度假,更企求复合型分时度假产品。
 
  理念之三:市场导向和政府监控的双重性。在国外,分时度假有长达三、四十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整套的运作方式,如交换系统、分数制等。而这些都是长期在高度发展的市场导向下积累起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建立,旅游法制尚未健全,所以在引进国外分时度假模式和的运作机制时,务必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有关法制的建设。


海南省中国旅行社三亚分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号:L-HAN-GJ00002-FS-SY008
地址:中国三亚市祥瑞路中旅办公楼 邮编:572000 旅游投诉电话: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