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发:割舍不断的三亚情怀
张根发:割舍不断的三亚情怀

 

      现为三亚画院院长的张根发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他1957年出生于白山黑水的东北辽宁,师从国画大师关山月、宋雨桂专攻山水画。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大赛)并获奖,在“首届中国书画艺术分科选评展”中获得“当代中国画坛山水画国手”奖(最高奖),先后两次参加全国名家邀请展并获优秀奖;大量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抗日战争纪念馆、画圣吴道子纪念馆等单位和国外机构及个人收藏;多幅作品在《美术》、《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媒体发表。

  

难以割舍的三亚情怀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人口里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中,有这么一个词,那就是“海南”,关于海南的报道都是当时媒体的热点,海南深深地吸引着张根发。1991年,他随着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洪流来到了三亚,在驻三亚的一家媒体当记者,并把户口也落在三亚。1994年,张根发创办了三亚书画院。当1995年海南房地产出现泡沫时,经济一片萧条,张根发离开海南到四川创业,在成都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在成都创办了个人绘画工作室,经常到全国各地画廊举办画展和作画,空闲时间就教学生绘画,其乐融融,收入可观。但三亚一直是张根发最为牵挂的地方,他梦想有一天能再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2006年底,当三亚有关部门邀请张根发来三亚举办个人画展宣传“三亚城市名片”时,他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在2007年出任三亚画院院长。

  张根发曾在1993年第二届海南国际椰子节三亚活动区举办过画展,时隔 13年后,他再次回到三亚举办画展,展出了他近年来新创作的山水画。观看张根发的画,能感受到画家无论在水墨画还是在彩墨画的创作中,都追寻着艺术的本体与现实的结合,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其粗放中见精微、简约而求丰富的艺术作品中,那淋漓的水墨与变化多样的色彩,使传统与现代相辉映,营造出大气畅快、笔墨奔腾的艺术世界。原本在解放路步行街举办5天的画展,因观众的要求,不得不延长两天。

  来三亚举办个人画展、在三亚作画是张根发的心愿。他说,三亚的树、三亚的海、三亚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他感到如此的亲切。他希冀能用自己的画笔留下对三亚的情,对三亚的爱。

  张根发对记者说,担任三亚画院院长后,到外地画廓开办个人画展和作画的时间少了,这意味着个人的收入也随之减少,但三亚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是自己无悔的选择。

  

笔墨奔腾的艺术世界


  几乎和所有的北方艺术家一样,张根发身上有着一种一眼就能洞见的豪气和坦诚,虽然说起话来慢悠悠的,但丝毫掩盖不了他语言下的坚定和执着。张根发曾经有过多重的社会角色,出生中医世家,当过3年警察、6年记者,创办三亚书画院并担任院长。不过,对于张根发来说,和他打交道最长的应该还是绘画。从10岁开始临摹《芥子园画传》开始到现在,画笔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张根发有幸师从我国著名画家关山月学习绘画两年。这段时间对此后张根发在用笔上的厚重和大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岭南画派的风格在他的作品里显现出另外一种意韵。

   “一个画家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够存在下去。”当所有的画家都在寻找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东西方如何交融、南北画派如何互补的时候,张根发也在探寻着自己的创作方向。他的画风在时间的磨砺之下平添了更多崭新的内容。他的一些山水画,除却传统中国画的用笔,更有西方水彩的晕染,天空和河流在景物的铺垫下显现出一种少有的宁静与和谐。在一幅以九寨风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中,他的北方凝重粗犷的风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油彩画笔下恬静的效果。写实与写意随机应用,粗放与细腻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多样的风格让张根发的创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山水画创作中,张根发主张应像音乐、舞蹈一样,讲韵律节奏,讲张驰有度,讲对立统一,一幅画里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要精心安排。他的作品法度自然,在师法自然、师发先贤的基础上追寻着有法与无法的快意,品味着笔墨、线条的变化以及色彩融合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他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山水画中,又跃然于山水意境之外,从第三者的角度,审视着对诗情画意的感悟,体味着融入自然的快乐。

 

海南省中国旅行社三亚分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号:L-HAN-GJ00002-FS-SY008
地址:中国三亚市祥瑞路中旅办公楼 邮编:572000 旅游投诉电话:12301